2008年9月24日,星期三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二版:实话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对审计报告不能听过算过
杨慧俊

  9月18日上午,浙江省审计厅厅长谢力群向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作《关于浙江省2007年度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》。这份审计报告指出,2007年度全省审计机关共对4439个单位进行了审计和审计调查,查出违规金额118.05亿元,向司法、纪检机关移送案件和事项75件(9月19日《浙江法制报》)。
  从数额上来看,浙江省2007年度审计出的违规资金比2006年度的170多亿元少了很多。这让公众感到很欣慰,问题资金在一年年减少。
  然而,一个不争的事实是,自从2003年审计风暴刮起后,从中央到地方,每年的审计工作就像渔民到养鱼场捕鱼,总能满载而归。对此,审计部门毫无喜悦感,因为他们的成绩恰恰证明了部分单位的劣迹;公众心里也是沉甸甸的,因为违规资金大多来自于纳税人。
  如何打掉部分单位乱花钱的毛病,审计部门在努力,司法、纪检机关也在努力。但仅靠审计部门发现问题后移送司法纪检机关,显然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。
  从近年的案例来看,事后追责往往只能挽回部分损失,大部分违规资金很难被追回。比如行政办公费多支出的部分,确定问责对象就很不容易,更遑论对相关人员的责任追究了。再比如,有的国企将持有的别公司60%股权低价转让给自然人,如今交易已经结束,其间的差价如何收回?
  说到底,司法、纪检机关的介入只是在杀鸡骇猴,当“猴子”目视杀鸡而见怪不怪的时候,就该用其他方式来整治“猴子”了。所以,我们对审计报告不能听听了事,应考虑进一步完善制度,加强事前和事中监督。
  拿办公费、招待费一直居高不下来说,仅靠政府部门的自我约束显然是不够的。对于有“前科”的乱花钱单位,人大常委会在审议财政预算的时候,可以适当压缩其下一年度经费,除正常的开支外,让其无钱可用。对于习惯从项目经费中列支公用经费的单位,则可考虑请监察机关盯紧其开支,从源头上堵住其胡乱花钱的冲动。
  而对问题资金的问责,人大常委会也有必要全程关注,确保有关单位将脏手洗干净后再予以放行,并且发现一只清洗一只,不给脏手第二次染指财政资金的机会。假如找不到特定问责对象,不妨将“一把手”作为监督对象,哪个单位出了问题,哪个单位的“一把手”就要承担相应责任。
  公众有理由相信,全程监督之鼓擂响后,一些单位乱花钱的把戏会演不下去,纳税人的利益将得到有效保障。
  听过算过,只会给一些人壮胆。这样的结果只会令人生忧。